地球科学学院2016年共青团工作计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地学院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学校团委和学院党委指导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以及党的群团会议工作部署,以基层团组织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团学干部培养,深化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以“赛恩师”科技品牌活动为抓手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追求学术卓越,以实践育人依托,加强文化素养培育,提升广大青年的综合素质,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中国青年。
一、强化基层团建工作,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引领
1.深入推进广大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6年是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以重要时间契机为节点,大力开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中国梦•地质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的自我教育功能,深化政治认同。依托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和QQ平台的作用,组建“两学一做”师生宣讲队,做好网络“微团课”建设和网络舆情分析,关注青年思想动态。
2.强化基层团组织建设,打造活力支部。以“基层活跃、青年满意”为目标,贯彻落实《团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完善支部委员设置,保障支部生活多维度开展,创新团支部书记例会形式,推进青年干部的主动思考和主动交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团组织生活会,以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支部的制度管理,营造青春向上而又规范创新的团支部,以规范创活力,以服务促引领,激发团支部潜能,提升支部活力。
3.开展有影响力的主题教育活动,做好实践育人工作。依托校团委“与信仰对话”报告会、“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故事会,借助“我的第三只眼”大学生社会观察、“寻找感动计划”等活动载体,组织好大型联合团会和各团组织生活会,依托组织生活会进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推进党建带团建的“联合党团日”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拓展天天向上助学团的社区覆盖度,实现广大青年在服务社区的同时的自我境界提升。博物馆志愿讲解活动品牌化,走出校园,服务大众。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野外实习为依托,精致选题,精细指导,引导青年关注民生热点,培养青年家国情怀,深入农村、社区一线,在实践中感知和触摸“中国梦”。
4.构建“融媒体”平台,做好网络育人。把握网络技术和现代青年生活方式,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重的“融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学院“一网一微一Q”即学生工作网页、学生团学微信、学生QQ平台的网络育人作用。尝试利用新媒体途径在广大青年的思想引领方面寻求突破。将学院教育资源、教育措施及时传递给青年,使其了解学院、关注自身发展、享受受教育权利。
二、优化“赛恩师”品牌活动,激发学生学术追求
1.搭建学生学术创新培育平台。结合地学院院本文化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着力打造以“良师•科技•成长”为主题的“赛恩师•SCIENCE”学生科技引航工程,搭建三级平台,培养创新精神。以学院本科生科研能力提高和科技论文报告会为依托,构建学院学术培育基础平台,让青年学生尽早感受科研氛围,树立科研梦想,依托学院导师制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构建中层培育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尽早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培养科学感悟和创新能力,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为契机,依托学院深厚的教师资源,完善学生科研团队的梯队建设,搭建创新培育高层平台,提前布局,重点培育,强化过程,早出成效。
2.优化“赛恩师”活动开放日,做好地学知识科普工作。充分利用地球日,学校校园开放日,暑期夏令营等活动,以博物馆讲解队和地球科学俱乐部为依托,开展化石标本展览,地学知识科普讲座、博物馆讲解大赛等,指导学院大学生科技协会,从多个维度、不同层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普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热爱、发展、创新地球科学。
3.做好服务成长工作,完善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机制。积极组织“高徒计划”、“卓越地质师计划”、“大学生自主创新计划”等学生成长计划的指导申报工作,助力青年成长,以地质技能竞赛为依托,切实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年动手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以4•22地球日为契机,开展地学高校联盟学生学术交流会,邀请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优秀学生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探讨,扩大品牌活动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加强文化素质培育,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1.推进综合素质教育,激发学生自主性发展意识。继续推进“科学·人文讲座选修制”,充分利用好校内外讲座平台及学院学术讲座、人文讲座,引导学生根据学生个人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听取讲座。学院支持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建立各类兴趣小组,学生可自由组合、自由选择主题,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开展“我的地质事业观”主题教育活动,办好暑期实习体会征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学思维和地学精神。开展“我的地质事业观”主题教育活动,办好暑期实习体会征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思考,启发学生从发现问题,学会思考问题,进而提问问题。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繁荣校园文化。积极开展并做好新生杯篮球赛,配合做好秋季运动会,毕业生晚会、元旦嘉年华、社团嘉年华等,引导广大青年积极组织参与学校的“我们的故事—校园短剧大赛”、一二·九长跑、一二·九大合唱等。做好学院毕业生晚会、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等大众性的青年文娱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组织的社团化建设,充分发挥地球科学俱乐部、天文爱好者协会、民林社等挂*社团的作用,在提高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推进繁荣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园区文化建设,以北区十七栋为阵地,做好顶层布局,以学生成长发展轨迹和地学知识为依托,丰富和完善17栋每层走廊的文化内涵。
四、找准短板,精准发力,加强学生干部自身建设
1.做好学院团委、学生会、研究生团总支的指导工作。加强学生骨干队伍梯队化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完善考核机制,做到个人有思想,集体有战斗力,强化团委、学生会、研究生团总支的品牌意识,重点活动做精做细,以点带面,实现突破。打造创新团队,引导广大青年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不断创新。
2.做好团学骨干培育工作。办好校院两级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精心布局学院学生干部的培养计划,完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依托学院分团校培训及学校各类学生骨干培训,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政治优势,在对全体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我院学生干部培养体系,注重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结合,集训与实训结合,积极输送优秀学生干部到院内外从事学生工作,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综合素质和领袖气质。学期初对学生干部就综合素质、工作视野、工作技巧等方面进行集中的培训,加强培训期间的实践交流环节,做到学有所思,学以致用。加强日常工作中的干部培训,充分利用例会、交流会、座谈会等机会,对青年干部的组织干部进行专题教育,提高能力水平。青年多与国内重点高校、兄弟学院交流,取长补短,自我剖析,自我认知,自我提升。
3.做好典型人物推送,传递青春正能量。依托学院—“地星引力”活动,充分挖掘广大团员身边的专而精的优秀人才,依托QQ和微信平台定期推送,传递青年声音,激发青春力量。充分利用学校“五四创优”、“五四红旗团支部”评选、“标兵学生会”评选、“七一表彰”等活动契机,遴选优秀青年,选树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大力宣传青年典型。
4.提高学生维权意识,引导广大青年自主发声。依托学生会新调权益部,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参与反馈、评价学院中心工作,组织青年代表参与讨论涉及学生的教育教学、实验室开放、国际化等重要事项讨论,定期组织学院与学生之间专题交流,做好“院领导接待日”、名师面对面、“茶语话青春”等活动,有效加强学院领导、专业教师与广大青年之间的沟通联系。将学院教育资源、教育措施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学院、关注自身发展、享受受教育权利。
5.依托团学组织做好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推进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浓厚园区文化分为,做好少数民族和特殊学生群体的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等。
地球科学学院团委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