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学院2016年学生工作计划(本科生)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学院事业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试点学院改革的制度校正年。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6年学生工作要点》以及本年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年”的总体部署,结合《学院十三五规划》总体要求,立足地球科学学院学生工作实际,特制订学院2016年度学生工作计划如下。
一、总体思路
工作思路:按照党委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工作部署,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院试点改革中心任务,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和完善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入回答“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试点改革的受益者?”、“如何使学生工作和学生工作队伍服务于试点改革任务”两个核心问题。牢牢把握“德育、学业、学术、素养”主线,紧扣“激发学生求知潜能,促进追求学术卓越”工作重点,逐步实现“精英培养、学术引领、国际视野、综合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
工作目标:适应新常态,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院本化体系;稳固新特色,推进“赛恩师”品牌活动精致化;完善新领域,不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国际化意愿与意识;优化新引领,切实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工作路径:以坚持标准、追求一流为原则,以学生主体发展为基本导向,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活动为抓手,以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拓展为突破口,推进学生工作富有生机地全面开展。
二、工作重点
按照党委学工部及学院工作部署,学生工作主要为五个方面:理想信念教育、卓越学风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国际视野拓展和就业质量提升。地球科学学院学生工作计划在2016年紧扣主线,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协同推进,切实让学生受益学院试点改革,工作重点如下:
认真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教育,强化学生党组织、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学生热心向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做好本年度“赛恩师”开放日活动,搭建师生交流互融平台,完善学院学生科技活动体系,备战高水平赛事;持续推进国际化系列活动,在落实各项政策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拓展国际视野的内在驱动力。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学院良好育人环境
1、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契机,开展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与民族团结教育,将“中国梦”与“地质强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同心共筑事业梦想,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心。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党建,强化学生理想信念,促进政治认同。组织好北戴河、周口店、秭归等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加强实践育人。通过“我的第三只眼”大学生主题社会观察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历史思辨、时政思辨,在思想碰撞交流中深化政治认同。
2、完善全员育人机制,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完善“四位一体”的思政工作机制,即建立健全辅导员与年级学生深入引导,班主任与班级学生全面督导,本科、研究生导师与所带学生精心指导,专业教师与授课学生专业辅导。辅导员首先加强理论学习,以学院党支部、学院党委委员、学工组教师、学生党团支部组建“两学一做”师生宣讲队,赴党团支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政治理论、社会热点、形势政策和党员责任的宣讲,提升与各类思潮的论战能力。与地学院离退休教师党支部结对领航,引导学生继承传统,培养学生的地质事业观与科学精神。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直向上、阳光健康、快乐学习。继续完善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判体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和学习状态,探讨并形成学院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党团组织引领学生发展。按照学院党委统一部署,依托学生党建工作委员会,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徽照我行——支部引领”工程的载体作用,以学院“党员示范宿舍”为依托加强思想引领和政治理论学习,夯实组织基础,提升党员素质,进一步发挥学生党组织、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指导并监督新组建学生党支部“三会一课”落实情况,按照“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发展优秀学生入党,持续加强党员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不断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理论素质和榜样效应,引导他们树立自我主体意识,将思想与意识内化,转化成为服务同学的驱动力,发挥朋辈的引领作用,实现示范引领。
4、注重学生骨干培养,有效发挥朋辈引领作用。以校院两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载体,加强青年学生骨干、民族学生骨干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学院通过各级教育培训活动、实践应用项目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党员干部、团学干部、班级干部、先进民族学生等主要学生骨干的培养。同时,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院发展和学生工作改革的各项活动中,发挥好朋辈的引领作用,切实体现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先进性、示范性。
5、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提升教育吸引力实效性。把握网络技术和现代大学生生活方式,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重的“融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学院“一网一微一Q”即学生工作网页、学生团学微信、学生QQ平台的网络育人作用。尝试利用新媒体途径在党团建设领域寻求突破。将学院教育资源、教育措施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学院、关注自身发展、享受受教育权利。有效搭建平台,做好“茶语话青春”、“名师面对面”等活动,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将学院“坚持标准、追求一流”的精神追求,以及“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内化于学生心中。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廉洁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活动,使得学生思想上自觉形成廉洁意识,行动上保持廉洁自律、勤俭节约。
(二)推进卓越学风建设,促进学生追求学术卓越
1、打造学术品牌活动,凝聚建设优良学风共识。着力打造以“良师·科技·成长”为主题的“赛恩师·SCIENCE”学生科技引航工程,办好本年度“赛恩师”活动开放日,尝试举办模拟学术会议,提升学生学术荣耀感。将学科发展平台的综合优势以及深厚的师资底蕴转化成为人才培养的第一驱动力,从多个维度、不同层次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热爱、发展、创新地球科学。通过各层次活动全面铺开,扎实推进,系统实施将其打造成为学生科技标志性工程,并使之成为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有效载体。依托学院导师制,使学生尽早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让学生尽早感受科研氛围,培养科学感悟和创新能力。
2、持续加强学风督导,以绳砺规则促学业优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风的直接体现。以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要求为抓手,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进一步落实做好“五导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求学兴趣。明确课堂纪律要求,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端正课堂学习行为。引导学生杜绝课堂迟到早退、吃零食、玩手机、不听讲等不良现象,努力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建立学情互通机制,制作班级花名册,协助任课教师课堂考勤,辅导员深入课堂,进行纪律巡查,督导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定期反馈学习状况。强化各级学生组织的职责,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等学生骨干的作用,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定期汇总并反馈学生学习状况,建立推进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提问,深入思考,助推教学质量提升。
3、探索探究学习模式,发挥第二课堂有效作用。继续进行“学生学情调研”,科学分析原因、积极调整教学培养方案、学业辅导、学风建设等机制建设。总结“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开展情况,召开学院学生科技工作研讨会,研究制定学生科技工作方案,利用导师制平台和创新学分机制,理顺学生科技活动,推进学院学生科研立项,促进更多成绩优良学生参与,完善科研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在科研立项基础上,组建以“导师团队+科研课题”为基础的科研小组,招募本研学生参与小组,形成梯队建设,学院重点扶持,形成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挑战杯”竞赛选拔项目。对2015级以下学生,落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创新创业学分暂行办法》,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自主学习,获得创新创业学分。宣传并利用学院开放实验设备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有效保障。
4、完善学习支持服务,培养自主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学情分析,找准学生成绩变化的真正原因,实现对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充分了解,强化自身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传递最近的教务政策,深入与高不及格学分学生谈话,严格依照要求发布学业预警与学业警告,避免高不及格学分的产生。继续做好“三级式”学习支持服务。以班级“结对互助”和学生“一对一帮扶”形式,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依托学生会,进行专业课“微课程”录制,继续倡导“脱机活动”;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引导、每学期初的学业问题集中辅导、学业与职业规划指导等教育活动,形成系统指导,在学生中形成人人追求学业卓越的正能量。
(三)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实力
1、培育科学人文素质,培养五商文理兼修人才。继续推进“科学·人文讲座选修制”,充分利用好校内外讲座平台及学院学术讲座、人文讲座,引导学生根据学生个人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听取讲座。学院支持以班级或年级建立各类兴趣小组,学生可自由组合、自由选择主题,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开展“我的地质事业观”主题教育活动,办好暑期实习体会征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学思维和地学精神。开展“我的地质事业观”主题教育活动,办好暑期实习体会征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修订学院英才工程资助方案,鼓励开展人文及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2、政策支持活动引导,着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继续大力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切实执行学院国际化支持方案,提高学生国际交流的能力。全年举办8-10期海外学习规划论坛,营造学院学生国际化拓展氛围,激励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充分利用国家、学校和学院层面的各种支持政策,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出国学习和国际交流。发挥学生组织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英语交流研讨、竞赛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动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育大学生世界眼光、国际视野。
3、加强创新创业训练,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意识培养为切入点,从引导专业兴趣入手,强基务本,不断创新,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创新活动,利用创新成果进行创业实践,以学院“英才工程”支持学生创业,最终以成功创业带动高质量的就业。以氛围营造为抓手,以“学生科技协会”为重要载体,支持学生各类学术科技活动,充分利用学院实验室开放的机会,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创新性实验。
4、技能提升素质拓展,完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注重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结合,集训与实训结合,积极输送优秀学生干部到院内外从事学生工作,以及进入校级平台如“摇篮工程”等进修,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综合素质和领袖气质。
(四)拓宽渠道服务就业,拓展学生成长成才空间
1、协助做好招生宣传,提高生源质量应对改革。为应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学校、学院人才培养需要的转变,积极动员学院专业教师、教学名师参与招生宣传、协助办好“中学生地学夏令营”和“大学先修课”,落实“我把地大带回家”,依托学院兴趣社团,积极拓展面向社会的科普活动,培育地学潜在优质生源,提前启动,迎接部分省市高考招录的新挑战。
2、加强行业形势研判,拓宽社会领域就业渠道。受社会经济下行和国家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行业需求急转急下,尤其是基础地质行业影响更为凸显,就业压力陡然增大。学院利用暑假时间实地走访,重点持续做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方面的调研工作,同时借优秀校友、用人单位之力及时反馈行业形势及就业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发展诉求和社会需要理性择业。根据行业需求量和用人标准、录用方式的调整,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适应新的选拔方式。一方面,学院举全院之力,积极拓展地质行业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多渠道引导学生选择其他方式就业发展。进一步加大考研和出国深造指导力度,帮助学生拓展海外就业市场,指导并鼓励学生参加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尤其是国土资源部门及下属的直属单位。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招考培训,应对地矿行业“逢进必考”形势调整。
3、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实现新常态下平稳过渡。在传统就业方式方面继续推动学院加强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交流合作机制,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到学院学校招聘。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做好做细信息沟通,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提前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做好应对就业思想准备与技能储备,利用《就业指导》课程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技能技巧培训辅导等方面的工作。在新形势下,做好就业形势讲解,鼓励和引导学生拓宽择业范围,多渠道就业和自主创业。
(五)做强做实基础工作,全面提升服务学生能力
1、全面狠抓班级建设,带动学生积极成长成才。制定学院《学生班级建设实施办法》,强化班级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调动班主任(助理班主任)积极性,发挥学生干部作用,指导各年级(班级)确定发展目标,围绕学风建设中心任务拟定实施计划,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促进集体凝聚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学生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关注班级及个体幸福感培养,使个人能力汇聚成班级实力,班级文化塑造个人品格。
2、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学生平安健康成长。学院继续加强对园区的管理,分年级召开宿舍长大会,明确宿舍长的义务,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地学院《日常行为管理奖惩办法》,收取新生安全承诺书,并做好归档妥善保管,10月学院与各宿舍(及成员)签订《年度学生宿舍安全教育承诺书》;定期跟园区兼职辅导员、楼层长交流工作;辅导员每周四下午定期下宿舍,检查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更新17栋宣传展板,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3、关注民族学生成长,重点培养民族学生骨干。重视民族学生的学业和生活情况。定期召开全院民族学生座谈会,了解民族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上的困难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对于民族学生骨干,纳入学院学生骨干培养队伍,提升专业技能和政治理论素质;对于学业困难的民族生,帮助其建立“一对一帮扶”;对于家庭困难的民族生,在符合学校规定的前提下在国家助学金上予以倾斜;对于有就业困难的民族生,学院积极帮助联系就业单位。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注重加强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督促学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好“成长与发展”主题班会。配合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密切关注个体学生,实时更新心理健康数据库,建立好工作台账,创造条件为心理压力大的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各类支持和人文关怀。
5、做好奖助补贷工作,保障公平激励学生发展。注意加强工作规范,保证过程公平公正。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工作,规范困难认定,做好贷款、勤工助学工作,保障所有学生不因经济问题损害学业。认真做好评先评优及奖学金评定工作,加强程序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对学生进行励志、感恩、诚信和去功利化教育。
6、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提高服务学生工作水平。努力培养打造学院学生工作队伍,使其能够适应试点改革的需要,适应学院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生工作队伍要传承学院“坚持标准、追求一流”的优秀传统,求真务实地开展各项工作,秉持“以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的工作原则,落实辅导员《履职尽责月评价表》。鼓励辅导员进行立项研究,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积累工作实践经验,更进一步加强科学化的调查研究工作,既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效率,又能为改革决策提供基础依据。注重学工组专职辅导员学习成长,加强工作上的交流研讨,逐渐形成工作经验成果,鼓励参加工作培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加强对学院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工作指导,持续推进学生活动项目化运作,学生组织社团化管理,学生社团规范化运作,充分发掘学生骨干的发展空间。
地球科学学院德育工作组
二〇一六年三月十三日